高雄夯景點 佛館榮登第一名
2021-02-22

圖說:佛陀紀念館是高雄知名的佛教聖地。記者朱獻潀攝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每年有千萬人次造訪的,在榮獲旅行者之選大獎後,新近又登上高雄夯景點第一名,佛館擁有全世界最高的銅構坐佛,與各大博物館交流展演不斷,二○一五年甚至將身首分離的北齊佛像合璧後,送回河北博物院,成為海峽兩岸佳話。
佛陀紀念館是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正式會員,興建緣起於一九九八年,當時佛光山星雲大師前往印度傳授國際三壇大戒時,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感念佛光山弘揚人間佛教,表達欲贈送護藏近三十年的佛牙舍利心願,希望在台灣建館供奉,讓正法永住,舍利重光。
星雲大師為此珍貴宗教遺產而建館,在籌備過程中,僅佛館外觀便繪製百餘張設計圖,並經一再修改,最後歷時九年,終於興建完成「前有八塔,後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的宏偉格局,佛館於二○一一年底落成,不僅成為台灣的宗教聖地,也是南台灣熱門旅遊景點。
佛館落成後,每年吸引千萬人次造訪,通高一百零八公尺的佛光大佛,是世界最高的銅構坐佛,透過「百萬心經入法身」活動,將百萬部《心經》永久奉納塔剎的藏經閣,祈佑世界和平。二○一四年獲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頒發「旅行者之選大獎」台灣高雄景點第一名。
占地百餘公頃的佛陀紀念館,坐西朝東,從東至西依序有禮敬大廳、八塔、萬人照相台、菩提廣場、本館及佛光大佛等。其中本館占地四千餘坪,高近五十公尺,除供奉佛牙舍利外,另設有可容二千餘人集會的大覺堂及多功能展示空間,是一座綜合性的多功能博物館。
佛陀紀念館地下設有四十八座地宮,以「信仰、生活、文化」為軸線,規劃徵集具有歷史性、知識性、當代性、紀念性的各種文物,每百年開啟一座地宮,以延續及保存人類共同文化,讓參訪者越時光隧道,進入佛教聖物的歷史之旅。【記者朱獻潀/大樹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