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護7千年藻礁 批三接犧牲瑰寶
2021-02-25
中油選定生態敏感的觀音區大潭藻礁區域,建造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以達到「二○二五年天然氣供電量佔總發電量五十%」的政策目標,大潭藻礁環保人士潘忠政昨天炮轟,行船區要挖掉幾百公頃的藻礁,才能濬深十八公尺深,根據中研院調查,大潭藻礁有近百種生物棲息,環團也要求劃設自然地景或保護區,卻被中央及地方互踢皮球,任由生態遭受破壞。
潘忠政批評,而且海堤這類突出海岸的建物,會造成海岸一端侵蝕、一端淤積,也就是說,除了大潭以外,左右兩側的白玉藻礁跟觀新藻礁也會受到影響,等於是現存的藻礁海岸全面遭殃。
民間靠著自己的努力,短短兩年多辦理記者會一百二十五場,十餘場大型倡議行動,以及無數場的生態導覽,希望喚起公民意識,力抗政經勢力。潘忠政指出,藻礁是世界瑰寶七千年才成形,大家都認得珊瑚礁,那是「動物」造的礁石,藻礁則是「植物」造礁,只是速度更慢,二十年還長不到一公分(珊瑚平均一年長十一公分)。
●全球唯一現生淺海藻礁
大潭藻礁是全球唯一現生淺海藻礁,不需潛水技術的門檻,只要退潮就可以親近,「藻礁的價值已經陸續浮現,」潘忠政說,學者找到三十七種台灣首見的造礁藻類,其中更有十九種是世界新種。
「三接」僅是過渡目標,卻要犧牲七千六百年形成的藻礁海岸?台灣短期能源政策要「增氣、減煤」,但長期目標是「煤、氣雙減,以再生能源取代」,也就是說,「三接」只是一個過渡目標,卻要犧牲七千六百年才成形的藻礁海岸。
工程進行一年多,根據桃園鳥會的統計,小燕鷗巢數從約二百五十巢減至七十巢。【記者何家任/桃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