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美! 西安門大街卸妝露“素顏” 變開放式博物館
2022-01-06

圖:西城區實施“卸妝術”後的西安門大街改造提升近日全部完成。 (方非/攝)
卸去雜亂無章的「妝容」,露出建築原本的樣子,讓便民設施取代占道違建。近日,西安門大街改造提升正式竣工。這條曾經連通皇城內外的重要通道變身成為什刹海地區街面上的「博物館」。漫步街頭,如同翻開一幅從元代至今的畫卷,老城風貌盡覽。
東起府右街,西至西四南大街。踏入西安門大街的一刻,西四路口的紅樓公共藏書樓率先映入眼簾。紅磚外立面正應「紅樓」二字,細看磚面,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各個時期的口號、標語依稀可見。
雖顯斑駁,可在上世紀30年代,這兒可是北京為數不多的「洋地方」。
設計師史琦說,藏書樓曾是北京市第一家寬螢幕立體影院、第一家「無障礙影院」。在今年4月啟動整治提升前,400多平方米的外立面被一層灰漿緊緊包裹著。要卸妝,唯有打磨一法。在史琦的手機相冊裡,仍然存著30多張打磨牆面的照片。由灰變紅,一個多月的時間,藏書樓方顯素顏。
在西安門大街83個整治提升點位中,像紅樓公共藏書樓這樣保護性修繕的共有4處,西安門大街141號的清代風格磚券門、巴羅克風格的「1901」咖啡館、西安門大門值班監獄舊址分別在列。這些跨越明清、民國、近現代的建築通過老照片、資料,最大程度完成了穿越,成為這座開放式博物館的地標。
史琦和同事們在走訪過程中傾聽屬地居民建議,與街道、什刹海阜景街指揮部一起,按照一戶一策、居民同意再動工的原則,將83個點位分別改造提升。
其中既有拓寬的便道,也有抬升的步道,更有增設的便民座椅,讓居民行動坐臥盡得其便。 (張驁)
卸去雜亂無章的「妝容」,露出建築原本的樣子,讓便民設施取代占道違建。近日,西安門大街改造提升正式竣工。這條曾經連通皇城內外的重要通道變身成為什刹海地區街面上的「博物館」。漫步街頭,如同翻開一幅從元代至今的畫卷,老城風貌盡覽。
東起府右街,西至西四南大街。踏入西安門大街的一刻,西四路口的紅樓公共藏書樓率先映入眼簾。紅磚外立面正應「紅樓」二字,細看磚面,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各個時期的口號、標語依稀可見。
雖顯斑駁,可在上世紀30年代,這兒可是北京為數不多的「洋地方」。
設計師史琦說,藏書樓曾是北京市第一家寬螢幕立體影院、第一家「無障礙影院」。在今年4月啟動整治提升前,400多平方米的外立面被一層灰漿緊緊包裹著。要卸妝,唯有打磨一法。在史琦的手機相冊裡,仍然存著30多張打磨牆面的照片。由灰變紅,一個多月的時間,藏書樓方顯素顏。
在西安門大街83個整治提升點位中,像紅樓公共藏書樓這樣保護性修繕的共有4處,西安門大街141號的清代風格磚券門、巴羅克風格的「1901」咖啡館、西安門大門值班監獄舊址分別在列。這些跨越明清、民國、近現代的建築通過老照片、資料,最大程度完成了穿越,成為這座開放式博物館的地標。
史琦和同事們在走訪過程中傾聽屬地居民建議,與街道、什刹海阜景街指揮部一起,按照一戶一策、居民同意再動工的原則,將83個點位分別改造提升。
其中既有拓寬的便道,也有抬升的步道,更有增設的便民座椅,讓居民行動坐臥盡得其便。 (張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