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南方森活圈 屏東縣種下1500株原生樹木
2023-03-18 點閱數:140,727

圖說:(由左)高士社區陳貴龍理事長、馬頭山協會黃惠敏會長、臺灣藝術生活協會劉恆心理事合照。(屏東林管處提供)
【記者張枝明/屏東報導】屏東縣政府、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今十八日,在屏東科技產業園區舉辦「森活圈 植樹串連屏地綠」屏東區域植樹活動。
今天活動由屏東縣長周春米縣長,南部聯合服務中心許乃文、陳文亮副執行長,屏東林管處楊瑞芬處長,與前進國小師生、家長、屏東科技產業園區員工、附近里民、健身工廠會員、林管處志工、屏科大EMBA系友等六00多位民眾,共同種下櫸木、黃連木、恆春山枇杷等一千五百株原生樹木,以實際行動增加0.五公頃綠地,期待透過植樹活動,逐步從點、線、到面串聯高屏溪周邊棲地網絡,建構適合人與動物共同生活的「森活圈」。
許乃文表示,目前植樹減碳的觀念已漸漸融入大家的生活當中,感謝中央及地方各個單位的努力,讓所有人可以享受植樹後所帶來的美好成果,也邀請大家到「沒有電線電纜,只有綠樹成行」的國境之南,實際感受屏鵝公路天際無線、綠樹成行之美。
楊瑞芬指出,林管處在高屏溪周邊已進行多次的綠美化造林工作,包括在高屏溪畔的屏東河濱公園、寵物運動公園,都已成為民眾休閒好去處。此次植樹的場域鄰近高屏溪,造林後的綠帶除可提供民眾散步、休憩場域外,也能成為動、植物棲息的生態廊道或遷徙中繼站,透過跨機關合作及民眾共同努力,可將高屏溪綠帶逐步串聯,從點、線、到面串連起森林到海岸的棲地網絡,不僅維護生物多樣性,同時也能提升人類生活品質,使高屏溪周邊成為生態系更為健全的「森活圈」,並呼籲大家,植樹是一時、護樹是一輩子,希望大家能好好愛護樹下的林木,讓這些林木陪伴我們一生。
周春米說,屏東縣從民國八十七年開始配合中央獎勵造林計畫推廣造林,一一ㄧ年新植及撫育造林面積達一千四百公頃,為全臺之冠。在外來入侵植物移除方面,移除面積約四十三公頃,一一二-一一三年配合行政院政策,將以收購五千八百公噸銀合歡為目標。樹木保護方面,除持續管理受保護樹木八十株外,一一0年起也針對校園、公園等重要場域七萬二千九百八十二株樹木進行體檢,以預防林木無預警倒伏,造成公共安全風險。期待透過各個面向,維護生態環境、綠化景觀及文化資產,讓大家都有安全、舒適、美觀的環境。
周春米說,縣府近年亦加強總圖書館、屏東榮總醫院、路廊街廓等公共場域植樹綠化,透由城市森林化的概念創造宜居環境,節能減碳、減緩氣候暖化,以行動愛鄉、愛土、愛地球。
【記者張枝明/屏東報導】屏東縣政府、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今十八日,在屏東科技產業園區舉辦「森活圈 植樹串連屏地綠」屏東區域植樹活動。
今天活動由屏東縣長周春米縣長,南部聯合服務中心許乃文、陳文亮副執行長,屏東林管處楊瑞芬處長,與前進國小師生、家長、屏東科技產業園區員工、附近里民、健身工廠會員、林管處志工、屏科大EMBA系友等六00多位民眾,共同種下櫸木、黃連木、恆春山枇杷等一千五百株原生樹木,以實際行動增加0.五公頃綠地,期待透過植樹活動,逐步從點、線、到面串聯高屏溪周邊棲地網絡,建構適合人與動物共同生活的「森活圈」。
許乃文表示,目前植樹減碳的觀念已漸漸融入大家的生活當中,感謝中央及地方各個單位的努力,讓所有人可以享受植樹後所帶來的美好成果,也邀請大家到「沒有電線電纜,只有綠樹成行」的國境之南,實際感受屏鵝公路天際無線、綠樹成行之美。
楊瑞芬指出,林管處在高屏溪周邊已進行多次的綠美化造林工作,包括在高屏溪畔的屏東河濱公園、寵物運動公園,都已成為民眾休閒好去處。此次植樹的場域鄰近高屏溪,造林後的綠帶除可提供民眾散步、休憩場域外,也能成為動、植物棲息的生態廊道或遷徙中繼站,透過跨機關合作及民眾共同努力,可將高屏溪綠帶逐步串聯,從點、線、到面串連起森林到海岸的棲地網絡,不僅維護生物多樣性,同時也能提升人類生活品質,使高屏溪周邊成為生態系更為健全的「森活圈」,並呼籲大家,植樹是一時、護樹是一輩子,希望大家能好好愛護樹下的林木,讓這些林木陪伴我們一生。
周春米說,屏東縣從民國八十七年開始配合中央獎勵造林計畫推廣造林,一一ㄧ年新植及撫育造林面積達一千四百公頃,為全臺之冠。在外來入侵植物移除方面,移除面積約四十三公頃,一一二-一一三年配合行政院政策,將以收購五千八百公噸銀合歡為目標。樹木保護方面,除持續管理受保護樹木八十株外,一一0年起也針對校園、公園等重要場域七萬二千九百八十二株樹木進行體檢,以預防林木無預警倒伏,造成公共安全風險。期待透過各個面向,維護生態環境、綠化景觀及文化資產,讓大家都有安全、舒適、美觀的環境。
周春米說,縣府近年亦加強總圖書館、屏東榮總醫院、路廊街廓等公共場域植樹綠化,透由城市森林化的概念創造宜居環境,節能減碳、減緩氣候暖化,以行動愛鄉、愛土、愛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