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道掌故】白沙道——明代著名思想家陳獻章為名
2023-05-02 點閱數:49

圖:銅鑼灣白沙道連接恩平道及利園山道。(圖/翻拍維基百科)
白沙道位於香港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是香港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利園山進行第二期夷山工程才出現,道路連接恩平道與利園山道,於2004年6月起實施部分時間行人專用街道措施。
![]()
圖:白沙道及利園山道行人專用區計劃告示板(圖/翻拍維基百科)
由於位於香港島中心地帶,因此地價也很驚人,在2009年有人出售一個位於白沙道13號的鋪位,面積約1000呎,作價1億5965萬港元,而此舖位比起買進時升值逾400倍。
不過基本上,此道路的命名與沙灘或沙石無關,而是以明代著名思想家陳獻章為名,因為陳獻章被世人稱為「白沙先生」。
![]()
圖:陳白沙故居,位於都會鄉三多里三十號。(圖/翻拍維基百科)
陳獻章出生於廣東新會縣,後因遷居白沙鄉才有了「白沙先生」的稱號,而他也是嶺南唯一詔准從祀孔廟的學者,有著「嶺南第一人」、「廣東第一大儒」的美稱。
除此之外,陳獻章還是「嶺南學派」的創始人,身分多重,既是書法家、詩人,也是教育家、思想家,教學理論為「先靜坐,後讀書」、「多自學,少灌輸」、「勤思考,取精義」、「重疑問,求真知」、「詩引教,哲入詩」等,簡單幾句話卻讓學子們受用無窮。
然而年輕時,陳獻章其實是程朱學派的信奉者,在經歷會試、入國子監讀書、兩赴禮部不第而去往江西,半年後返回白沙里,築陽春台苦讀,此期間不見賓客,在「窮盡天下古今典籍,旁及勢老稗官小說」後,已然脫離程朱學派羽翼,「學宗自然」這一思維反而與莊子較為接近。
陳獻章獻身教育十餘年,學生眾多且有許多人得益於他之教誨而成為朝廷棟樑,所以在他逝世後數十年,朝廷下詔興建家祠「崇正堂」於白沙鄉,並賜額聯與祭文肖像,而在萬曆十二年,朝廷又下旨詔准從祀孔廟,諡號文恭,可謂地位崇高,難以撼動。
於歷史上,陳獻章的評價以誇讚居多,在學術上的成就讓他獲得許多讚譽,有人奉他為「廣東文化之匠宗」,更有人以「在這個因循蹈襲的空氣瀰漫一時的時候,而白沙獨擺脫一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讚譽他不畏困難務求突破,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不說,還造福許多莘莘學子,實屬難得。
所以如此一位在教育界居功甚偉之人,道路以他之名來命名也不為過,畢竟這樣的人物的確需要被記住,將之精神流傳下去才是。
(文:尹巴士頓)
白沙道位於香港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是香港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利園山進行第二期夷山工程才出現,道路連接恩平道與利園山道,於2004年6月起實施部分時間行人專用街道措施。
圖:白沙道及利園山道行人專用區計劃告示板(圖/翻拍維基百科)
由於位於香港島中心地帶,因此地價也很驚人,在2009年有人出售一個位於白沙道13號的鋪位,面積約1000呎,作價1億5965萬港元,而此舖位比起買進時升值逾400倍。
不過基本上,此道路的命名與沙灘或沙石無關,而是以明代著名思想家陳獻章為名,因為陳獻章被世人稱為「白沙先生」。
圖:陳白沙故居,位於都會鄉三多里三十號。(圖/翻拍維基百科)
陳獻章出生於廣東新會縣,後因遷居白沙鄉才有了「白沙先生」的稱號,而他也是嶺南唯一詔准從祀孔廟的學者,有著「嶺南第一人」、「廣東第一大儒」的美稱。
除此之外,陳獻章還是「嶺南學派」的創始人,身分多重,既是書法家、詩人,也是教育家、思想家,教學理論為「先靜坐,後讀書」、「多自學,少灌輸」、「勤思考,取精義」、「重疑問,求真知」、「詩引教,哲入詩」等,簡單幾句話卻讓學子們受用無窮。
然而年輕時,陳獻章其實是程朱學派的信奉者,在經歷會試、入國子監讀書、兩赴禮部不第而去往江西,半年後返回白沙里,築陽春台苦讀,此期間不見賓客,在「窮盡天下古今典籍,旁及勢老稗官小說」後,已然脫離程朱學派羽翼,「學宗自然」這一思維反而與莊子較為接近。
陳獻章獻身教育十餘年,學生眾多且有許多人得益於他之教誨而成為朝廷棟樑,所以在他逝世後數十年,朝廷下詔興建家祠「崇正堂」於白沙鄉,並賜額聯與祭文肖像,而在萬曆十二年,朝廷又下旨詔准從祀孔廟,諡號文恭,可謂地位崇高,難以撼動。
於歷史上,陳獻章的評價以誇讚居多,在學術上的成就讓他獲得許多讚譽,有人奉他為「廣東文化之匠宗」,更有人以「在這個因循蹈襲的空氣瀰漫一時的時候,而白沙獨擺脫一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讚譽他不畏困難務求突破,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不說,還造福許多莘莘學子,實屬難得。
所以如此一位在教育界居功甚偉之人,道路以他之名來命名也不為過,畢竟這樣的人物的確需要被記住,將之精神流傳下去才是。
(文:尹巴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