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道掌故】盧吉道——看香港美景最好地方
2023-05-30 點閱數:17

圖︰在山頂盧吉道居高臨下欣賞香港的美景。(翻拍照片)
盧吉道建於1913年至1914年間,位於香港島太平山山頂,是香港唯一一條棧道,以香港第十四任總督「盧吉爵士」命名。
此道工程費用達五萬港元,建成過程不算容易,必須要先再峭壁鑿石再立樁為橋柱,之後再在上面建橋鋪路,所以建成後被譽為「人工征服自然者之最偉大工程」。
![]()
圖︰太平山山頂盧吉道。(圖/翻拍維基百科)
![]()
圖︰盧吉道靠近凌霄閣的一端,圖片左方之建築物為山頂纜車有限公司辦事處。(圖/翻拍維基百科)
居高臨下的姿態,讓身在盧吉道的人可輕易將太平山下西盤營及維多利亞西面入口的風景盡收眼底,而此處也以大霧聞名,被列入香港八景之中,名為「仙橋霧鎖」。
那麼既然盧吉道的所在地如此特殊,景色又如此優美,就讓人不禁好奇盧吉爵士本人又是個什麼樣人的。
盧吉男爵(Frederick John Dealtry Lugard, 1st Baron Lugard),也被翻譯作盧嘉、盧迦或盧吉士,早年曾任英軍士兵,曾在印度、阿富汗、蘇丹、緬甸、莫三比克等地作戰,於1907年7月就任香港總督。
當時香港人口約有50萬人,而盧吉爵士在其任內進行了許多建設,如香港大學、九廣鐵路英段、高等法院、郵政總局等,在建設方面可說是貢獻頗豐。
首先要說的大學,在這個方面是盧吉爵士到任不久後就發現的問題,他認為香港已經成為一個大城市,但卻沒有大學實屬美中不足,所以在主持聖士提反書院的頒獎典禮致詞時,他便將此想法說瞭出來。
翌日盧吉爵士的演說詞登上西報,得到印籍商人「麼地」支持,馬上前去謁見盧吉爵士,並表示自己願意捐出十五萬元做為成立大學的經費,而且除麼地之外,當時的兩廣總督袁樹勛及當地商人何啟等人都表明支持態度。
於是在有力支持下,香港大學於1910年宣布成立,同年3月16日香港大學奠基,而1912年3月11日,盧吉爵士親自主持開幕式。
另外在盧吉爵士任內,他也曾向英國政府提出交出位於山東半島的另一殖民地威海衛,以換取新界由租借轉為割讓的建議,不過此建議並沒有被英國政府採納,而且聽說建議書是被盧吉爵士的上司直接丟到垃圾桶裡。
然而綜觀盧吉爵士在擔任港督時的付出與建設,還是受到不少人民愛戴,據知當他離任時,有大批市民前往送行,可見在當時市民的心中,這位港督的領導還是頗令人信服的,而他的離任也讓市民不捨。
(文:尹巴士頓)
盧吉道建於1913年至1914年間,位於香港島太平山山頂,是香港唯一一條棧道,以香港第十四任總督「盧吉爵士」命名。
此道工程費用達五萬港元,建成過程不算容易,必須要先再峭壁鑿石再立樁為橋柱,之後再在上面建橋鋪路,所以建成後被譽為「人工征服自然者之最偉大工程」。
圖︰太平山山頂盧吉道。(圖/翻拍維基百科)
圖︰盧吉道靠近凌霄閣的一端,圖片左方之建築物為山頂纜車有限公司辦事處。(圖/翻拍維基百科)
居高臨下的姿態,讓身在盧吉道的人可輕易將太平山下西盤營及維多利亞西面入口的風景盡收眼底,而此處也以大霧聞名,被列入香港八景之中,名為「仙橋霧鎖」。
那麼既然盧吉道的所在地如此特殊,景色又如此優美,就讓人不禁好奇盧吉爵士本人又是個什麼樣人的。
盧吉男爵(Frederick John Dealtry Lugard, 1st Baron Lugard),也被翻譯作盧嘉、盧迦或盧吉士,早年曾任英軍士兵,曾在印度、阿富汗、蘇丹、緬甸、莫三比克等地作戰,於1907年7月就任香港總督。
當時香港人口約有50萬人,而盧吉爵士在其任內進行了許多建設,如香港大學、九廣鐵路英段、高等法院、郵政總局等,在建設方面可說是貢獻頗豐。
首先要說的大學,在這個方面是盧吉爵士到任不久後就發現的問題,他認為香港已經成為一個大城市,但卻沒有大學實屬美中不足,所以在主持聖士提反書院的頒獎典禮致詞時,他便將此想法說瞭出來。
翌日盧吉爵士的演說詞登上西報,得到印籍商人「麼地」支持,馬上前去謁見盧吉爵士,並表示自己願意捐出十五萬元做為成立大學的經費,而且除麼地之外,當時的兩廣總督袁樹勛及當地商人何啟等人都表明支持態度。
於是在有力支持下,香港大學於1910年宣布成立,同年3月16日香港大學奠基,而1912年3月11日,盧吉爵士親自主持開幕式。
另外在盧吉爵士任內,他也曾向英國政府提出交出位於山東半島的另一殖民地威海衛,以換取新界由租借轉為割讓的建議,不過此建議並沒有被英國政府採納,而且聽說建議書是被盧吉爵士的上司直接丟到垃圾桶裡。
然而綜觀盧吉爵士在擔任港督時的付出與建設,還是受到不少人民愛戴,據知當他離任時,有大批市民前往送行,可見在當時市民的心中,這位港督的領導還是頗令人信服的,而他的離任也讓市民不捨。
(文:尹巴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