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道掌故】梅道 ——梅含理到任港督險被行刺
2023-06-06 點閱數:8

圖︰中半山梅道的形狀有如舞動絲帶,是該區最著名豪宅地段。(圖/翻拍維基百科)
梅道位於香港島金鐘以南的中半山,海拔約在140米至180米之間,是一條雙線雙向行車的公路,中段設有山頂纜車中途站,也是通往太平山山頂及中環花園道的最直接公共運輸路徑。
很特別的是,梅道在地圖上的形狀看來像是舞動的絲帶,也有人稱之為「L」型,屬於半山住宅區,算是樓價較高的區域,乃是以香港第十五任總督梅含理爵士命名,但梅含理在擔任港督前可能沒想到,自己居然會成為史上唯一一個曾被行刺的港督。
不過這個說法其實有些人覺得有點小問題,真要認真說的話,應該是說梅含理是在宣誓成為港督前被人行刺,而他幸運未被擊中,然後下令繼續行程,走進大會堂宣誓而成為香港第十五任港督,不過因為在正式宣誓前英國政府早已宣告新一任港督人選,所以「史上唯一一個曾被行刺的港督」這個說法也是成立的,基本上沒毛病。
然而不管如何,總之梅含理當上了香港第十五任港督,而梅道之所以會用梅含理之名命名,除了他是港督外,其實他跟香港的淵源也相當淵遠流長。
![]()
圖︰梅含理爵士,為第15任香港總督,並曾擔任斐濟群島總督、前香港警察隊長、香港政府輔政司。(圖/翻拍維基百科)
梅含理於1860年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是法官之子,在1881年獲港府聘為官學生,而且於港府入職前他曾前往北京學習中文,故懂得廣東話。
而在1893至1901年間,梅含理還出任了香港警察隊長,這在香港港督的歷史上,也是唯一中的唯一,而後在1901年被提拔為輔政司,之後被調往斐濟群島擔任總督,直至1912年才回港擔任港督。
於紀錄上可知,除了擔任港督期間,梅含理其實在香港待了很久,從擔任官學生時候開始起算的話,他於香港總共居住了三十八年,也是歷任港督中在香港居住時長最長的一位。
不過話雖如此但是梅含理在擔任港督期間爭議不斷,如他被行刺之案件,便是兇手不滿梅含理之前的行事作風,而後在中國錢幣貶值時,他又禁止中國錢幣在港流通,但此舉被香港華人視為一種挑釁及侮辱,因此爆發拒搭事件。
總結來談,梅含理是一位經歷相當特別的港督,三個唯一都是後人無法再破的紀錄,只是有些人認為,既然他與香港淵源如此之深,但在擔任港督時對香港的助益卻似乎不成正比,讓人覺得有些可惜及遺憾。
(文:尹巴士頓)
梅道位於香港島金鐘以南的中半山,海拔約在140米至180米之間,是一條雙線雙向行車的公路,中段設有山頂纜車中途站,也是通往太平山山頂及中環花園道的最直接公共運輸路徑。
很特別的是,梅道在地圖上的形狀看來像是舞動的絲帶,也有人稱之為「L」型,屬於半山住宅區,算是樓價較高的區域,乃是以香港第十五任總督梅含理爵士命名,但梅含理在擔任港督前可能沒想到,自己居然會成為史上唯一一個曾被行刺的港督。
不過這個說法其實有些人覺得有點小問題,真要認真說的話,應該是說梅含理是在宣誓成為港督前被人行刺,而他幸運未被擊中,然後下令繼續行程,走進大會堂宣誓而成為香港第十五任港督,不過因為在正式宣誓前英國政府早已宣告新一任港督人選,所以「史上唯一一個曾被行刺的港督」這個說法也是成立的,基本上沒毛病。
然而不管如何,總之梅含理當上了香港第十五任港督,而梅道之所以會用梅含理之名命名,除了他是港督外,其實他跟香港的淵源也相當淵遠流長。
圖︰梅含理爵士,為第15任香港總督,並曾擔任斐濟群島總督、前香港警察隊長、香港政府輔政司。(圖/翻拍維基百科)
梅含理於1860年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是法官之子,在1881年獲港府聘為官學生,而且於港府入職前他曾前往北京學習中文,故懂得廣東話。
而在1893至1901年間,梅含理還出任了香港警察隊長,這在香港港督的歷史上,也是唯一中的唯一,而後在1901年被提拔為輔政司,之後被調往斐濟群島擔任總督,直至1912年才回港擔任港督。
於紀錄上可知,除了擔任港督期間,梅含理其實在香港待了很久,從擔任官學生時候開始起算的話,他於香港總共居住了三十八年,也是歷任港督中在香港居住時長最長的一位。
不過話雖如此但是梅含理在擔任港督期間爭議不斷,如他被行刺之案件,便是兇手不滿梅含理之前的行事作風,而後在中國錢幣貶值時,他又禁止中國錢幣在港流通,但此舉被香港華人視為一種挑釁及侮辱,因此爆發拒搭事件。
總結來談,梅含理是一位經歷相當特別的港督,三個唯一都是後人無法再破的紀錄,只是有些人認為,既然他與香港淵源如此之深,但在擔任港督時對香港的助益卻似乎不成正比,讓人覺得有些可惜及遺憾。
(文:尹巴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