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道掌故】春秧街——有「小福建」、「小上海」之稱
2023-06-20 點閱數:156,520

圖:春秧街有近百年的歷史,亦是北角建區以來最繁華的街道。(圖/翻拍維基百科)
春秧街有「小福建」之稱,根據當地居民表示,此街一帶居民除了有早期抵港的移民外,還有近三、四十年抵港的後期移民,而雖然港島有不少舊式街市可供民眾選擇,可春秧街就是有一種不同的魔力,吸引人前往。
街道上有許多小販,兩旁樓宇地下則有專門販售福建道地服務的店舖,而且此處的小販許多都採取薄利多銷的銷售方式,加上有許多地道食物店鋪,所以有很多灣仔區或東區的居民會特地來此採購。
而且除了香港本地居民外,許多外籍傭工或日本人、韓國人等,也會到春秧街一帶購買食材,畢竟春秧街擁有近百年的歷史又物美價廉,又是北角建區以來最繁華的街道,如此吸引人自然不令人意外。
![]()
圖:春秧街街道滿佈小販,兩旁樓宇地下則有專門售賣福建和上海等地道食物的店舖。(圖/翻拍維基百科)
雖說近年來受到大型商場及超市影響,春秧街的來客年齡層日漸趨長,但此街的獨特魅力仍舊沒有被遺忘,被香港旅遊發展局推薦成為香港旅遊景點之一。
不過春秧街之所以會叫「春秧街」,跟務農人士在春天進行插秧活動毫無干係,春秧街的名稱來自該地區的開發商「郭春秧」。
這位郭春秧先生即便不與春秧街扯上關係也是位人物,他乃唐朝知名政治家郭子儀的後代,福建同安人,早年喪父的他16歲就遠渡南洋投靠伯父,在糖廠學習製糖技術。
後來郭春秧成為當地四大糖商之一,旗下糖廠遍布荷屬東印度各埠,所以財力如此雄厚的他在1921年競標得到北角發電廠旁一塊面積達7萬5千呎的土地也似乎理所當然。
不過郭春秧原本要填海興建糖廠的計畫卻被省港大罷工耽誤了,再加上當時糖價不斷下跌,最終他決定把填好的土地轉為興建住宅,而後於1930年代香港政府便將該處其中一條街命名為「春秧街」,以此紀念此處開發商郭春秧。
或許這樣從糖廠變成住宅的轉折是郭春秧最初在標下這塊地時沒料想到的結果,不過如今看來這結果也不壞,因為春秧街確確實實成為了一條令人到訪過就難以忘懷的街道。
![]()
圖。春秧街的一個特色是電車從中穿過。(圖/翻拍維基百科)
春秧街接地氣又熱鬧繁華的感覺,是很多地方都見不到的景象,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樣很吵很亂甚至很髒,但青菜蘿蔔各有人愛,春秧街的可愛之處,相信喜愛此街的人可以說出一大堆優點,並且強力推薦沒來過的人,可以到此街感受一下小福建的特別氛圍。
(文:尹巴士頓)
春秧街有「小福建」之稱,根據當地居民表示,此街一帶居民除了有早期抵港的移民外,還有近三、四十年抵港的後期移民,而雖然港島有不少舊式街市可供民眾選擇,可春秧街就是有一種不同的魔力,吸引人前往。
街道上有許多小販,兩旁樓宇地下則有專門販售福建道地服務的店舖,而且此處的小販許多都採取薄利多銷的銷售方式,加上有許多地道食物店鋪,所以有很多灣仔區或東區的居民會特地來此採購。
而且除了香港本地居民外,許多外籍傭工或日本人、韓國人等,也會到春秧街一帶購買食材,畢竟春秧街擁有近百年的歷史又物美價廉,又是北角建區以來最繁華的街道,如此吸引人自然不令人意外。
圖:春秧街街道滿佈小販,兩旁樓宇地下則有專門售賣福建和上海等地道食物的店舖。(圖/翻拍維基百科)
雖說近年來受到大型商場及超市影響,春秧街的來客年齡層日漸趨長,但此街的獨特魅力仍舊沒有被遺忘,被香港旅遊發展局推薦成為香港旅遊景點之一。
不過春秧街之所以會叫「春秧街」,跟務農人士在春天進行插秧活動毫無干係,春秧街的名稱來自該地區的開發商「郭春秧」。
這位郭春秧先生即便不與春秧街扯上關係也是位人物,他乃唐朝知名政治家郭子儀的後代,福建同安人,早年喪父的他16歲就遠渡南洋投靠伯父,在糖廠學習製糖技術。
後來郭春秧成為當地四大糖商之一,旗下糖廠遍布荷屬東印度各埠,所以財力如此雄厚的他在1921年競標得到北角發電廠旁一塊面積達7萬5千呎的土地也似乎理所當然。
不過郭春秧原本要填海興建糖廠的計畫卻被省港大罷工耽誤了,再加上當時糖價不斷下跌,最終他決定把填好的土地轉為興建住宅,而後於1930年代香港政府便將該處其中一條街命名為「春秧街」,以此紀念此處開發商郭春秧。
或許這樣從糖廠變成住宅的轉折是郭春秧最初在標下這塊地時沒料想到的結果,不過如今看來這結果也不壞,因為春秧街確確實實成為了一條令人到訪過就難以忘懷的街道。
圖。春秧街的一個特色是電車從中穿過。(圖/翻拍維基百科)
春秧街接地氣又熱鬧繁華的感覺,是很多地方都見不到的景象,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樣很吵很亂甚至很髒,但青菜蘿蔔各有人愛,春秧街的可愛之處,相信喜愛此街的人可以說出一大堆優點,並且強力推薦沒來過的人,可以到此街感受一下小福建的特別氛圍。
(文:尹巴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