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積極推動郵輪觀光 外籍郵輪旅客將達疫情前9成
2023-09-19 點閱數:44,802

【記者許守仁/臺北報導】在疫情前台灣本為亞洲第二大郵輪市場,如今隨著疫情的趨緩,來臺靠泊郵輪也快速復甦,依交通部統計,自今年三月六日恢復國際郵輪來台停靠後,截至九月十七日止,在短短半年間,郵輪來臺靠泊已達二百五十二艘次,其中高雄港一0六艘次、基隆港一百艘次、澎湖港三十六艘次、花蓮港十艘次,實際進出港旅客約四十二點三萬人次。(見圖)
交通部指出,預估今年底前郵輪來臺將超過三百艘次,進出港旅客可達五十萬人次,在將近十個月期間,即可恢復至疫情前最高峰一0八年約五成,其中外籍旅客預估將有十四萬人,可恢復至疫情前近九成。
「經統計今年搭乘郵輪來臺外籍旅客中,港澳旅客約占四成、歐美旅客約占三成,日本旅客約占二成。」交通部航政司副司長韓振華指出,疫後臺灣郵輪市場的經營型態已不同於疫情前,對於搭乘郵輪來臺之外籍旅客數能如此快速成長,主要受惠於今年首次以高雄港與香港為雙母港之經營模式相當成功,因此帶來許多外籍旅客。
韓振華副司長表示,傳統郵輪母港操作是以國人搭乘郵輪出國旅遊為主,疫後雙母港經營模式,讓外籍旅客搭乘郵輪抵達臺灣下船入境後可以在臺停留多天從事自由行,之後再搭乘飛機或郵輪離境,相比傳統郵輪行程,旅客登岸只停留五至八小時,新型態的雙母港模式,不僅延長了旅客在臺觀光時間,也延伸旅遊足跡至臺灣其他城市,創造的附加價值更勝於疫情前。
為了爭取更多郵輪來臺靠泊,並增加來臺郵輪旅客人數,交通部王國材部長特別指示祁文中次長,邀集航政司、航港局、港務公司及觀光局(現為觀光署)成立工作小組,並召開多次會議,盤點及整合各項資源,將資源做最有效之配置與運用,並從加強國際行銷、全面提升港埠旅運設施、增加郵輪來臺誘因等三個層面分進合擊積極推動,以發揮綜效加速郵輪市場復甦。
交通部表示,首先在加強國際行銷方面,除積極參與國際郵輪展,提高國際間能見度外,港務公司並組成招商團隊到國外直接與目標郵輪航商洽商,另航港局也與鄰近國家籌組亞洲跳島郵輪聯盟(AACA),共同推動郵輪跳島航線,爭取全球郵輪市場的新藍海;第二、在全面提升港埠旅運設施方面,除於今年再投入四點三億元整修高雄蓬萊旅運中心外,澎湖馬公港一號碼頭延建工程亦將於一一三年三月完工,未來可以直接靠泊總噸十五萬的郵輪。
交通部指出,在增加郵輪來臺誘因方面,包括碼頭碇泊費減免、推動境外郵輪來臺等相關獎補助方案將延續至一一三年,觀光署並已規劃結合各觀光圈資源特色設計郵輪落地行程,讓旅客旅遊足跡可延伸至更多城市。
交通部表示,一0八年來臺郵輪創下六百六十七艘次的歷史新高,進出港郵輪旅客達一0五萬人次,其中外籍旅客約十六萬人。依據港務公司郵輪來臺預報統計資料,目前預報一一三年郵輪來臺接近四百五十艘次,將可恢復至疫情前近七成,除名勝世界郵輪規劃將持續營運高雄-香港雙母港,亞洲最大的旗艦郵輪地中海榮耀號(載客約五千六百五十五人)亦規劃在一一三年第一季行駛基隆-日本雙母港航線外。
除此之外,亦不乏多艘郵輪是首次造訪臺灣,如世界三大郵輪集團的挪威郵輪奮進號預定於一一三年六月起以基隆及高雄為母港,經營臺日韓航線以及跳島行程。交通部將持續統合航、港、觀光各項資源,積極推動我國全方位郵輪市場之發展,以吸引更多郵輪來臺靠泊,進而帶動郵輪上下游產業與創造郵輪經濟之全方位發展。
交通部指出,預估今年底前郵輪來臺將超過三百艘次,進出港旅客可達五十萬人次,在將近十個月期間,即可恢復至疫情前最高峰一0八年約五成,其中外籍旅客預估將有十四萬人,可恢復至疫情前近九成。
「經統計今年搭乘郵輪來臺外籍旅客中,港澳旅客約占四成、歐美旅客約占三成,日本旅客約占二成。」交通部航政司副司長韓振華指出,疫後臺灣郵輪市場的經營型態已不同於疫情前,對於搭乘郵輪來臺之外籍旅客數能如此快速成長,主要受惠於今年首次以高雄港與香港為雙母港之經營模式相當成功,因此帶來許多外籍旅客。
韓振華副司長表示,傳統郵輪母港操作是以國人搭乘郵輪出國旅遊為主,疫後雙母港經營模式,讓外籍旅客搭乘郵輪抵達臺灣下船入境後可以在臺停留多天從事自由行,之後再搭乘飛機或郵輪離境,相比傳統郵輪行程,旅客登岸只停留五至八小時,新型態的雙母港模式,不僅延長了旅客在臺觀光時間,也延伸旅遊足跡至臺灣其他城市,創造的附加價值更勝於疫情前。
為了爭取更多郵輪來臺靠泊,並增加來臺郵輪旅客人數,交通部王國材部長特別指示祁文中次長,邀集航政司、航港局、港務公司及觀光局(現為觀光署)成立工作小組,並召開多次會議,盤點及整合各項資源,將資源做最有效之配置與運用,並從加強國際行銷、全面提升港埠旅運設施、增加郵輪來臺誘因等三個層面分進合擊積極推動,以發揮綜效加速郵輪市場復甦。
交通部表示,首先在加強國際行銷方面,除積極參與國際郵輪展,提高國際間能見度外,港務公司並組成招商團隊到國外直接與目標郵輪航商洽商,另航港局也與鄰近國家籌組亞洲跳島郵輪聯盟(AACA),共同推動郵輪跳島航線,爭取全球郵輪市場的新藍海;第二、在全面提升港埠旅運設施方面,除於今年再投入四點三億元整修高雄蓬萊旅運中心外,澎湖馬公港一號碼頭延建工程亦將於一一三年三月完工,未來可以直接靠泊總噸十五萬的郵輪。
交通部指出,在增加郵輪來臺誘因方面,包括碼頭碇泊費減免、推動境外郵輪來臺等相關獎補助方案將延續至一一三年,觀光署並已規劃結合各觀光圈資源特色設計郵輪落地行程,讓旅客旅遊足跡可延伸至更多城市。
交通部表示,一0八年來臺郵輪創下六百六十七艘次的歷史新高,進出港郵輪旅客達一0五萬人次,其中外籍旅客約十六萬人。依據港務公司郵輪來臺預報統計資料,目前預報一一三年郵輪來臺接近四百五十艘次,將可恢復至疫情前近七成,除名勝世界郵輪規劃將持續營運高雄-香港雙母港,亞洲最大的旗艦郵輪地中海榮耀號(載客約五千六百五十五人)亦規劃在一一三年第一季行駛基隆-日本雙母港航線外。
除此之外,亦不乏多艘郵輪是首次造訪臺灣,如世界三大郵輪集團的挪威郵輪奮進號預定於一一三年六月起以基隆及高雄為母港,經營臺日韓航線以及跳島行程。交通部將持續統合航、港、觀光各項資源,積極推動我國全方位郵輪市場之發展,以吸引更多郵輪來臺靠泊,進而帶動郵輪上下游產業與創造郵輪經濟之全方位發展。